%>

欢迎光临著名书法家张树海老师艺术官网!

详细信息
网站首页 详细信息

相关资讯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


135-7192-5469


定购:158-2907-4800


网址:
www.xastsh.com/sxxckj


地址:西安市莲湖区莲湖路37号外贸大楼4楼

详细信息

当代书法审视 书法边界文化建构

发布时间:2018/8/2 浏览量:2177 分享到:

——《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论文》

中国美术馆在2011年11月举办“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”,并召开“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”,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第一次。说明作为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展事殿堂、美术界最重要的学术机构之一,中国美术馆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。从另一个意义去解读,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判定,即中国书法的学术地位,在我国的大美术圈中进一步得到肯定和认同。这是十分可喜可贺的。衷心祝愿提名展和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,也衷心希望中国美术馆对书法学术的介入,能引入美术学科多年的经验,进一步提升书法学术活动的学术品格,引导和推动中国书法的学术活动,向更高、更科学、更深入的境界发展。

“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”和“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”都是规格很高的学术活动,高手荟萃,名家如云。这是我讨教学习的好机会。近年来,因为从事书法教学工作,也经常有一些思考。有一些问题,深觉非一人之力可以深究,故此提出来,和大家一起探讨。今天想谈的问题是书法的边界和标准问题。不对的地方,请各位专家指正。

一、书法的边界

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我国的书法艺术事业可以说发展喜人。各种大展大赛连续不断,书法出版物充斥书店,学术研讨也很活跃,刊物、报纸、网络,宣传的力度也很大。一个新兴的文化行业,正在形成规模。这是可喜的现象。也有可忧的方面,就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,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,单一纯粹的中国原生艺术体系遭遇挑战。书法行业也是观念众多,取向不一。艺术审美的多元化,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选择,本来应该是好事。但是不同的艺术家、艺术“主义”,不免有时持论失中,张冠李戴,甚至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,已在社会中造成一些观念混乱,导致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误解。因此我想,书法的边界问题,尽管是很基础的问题,还是有必要提出一辩。

书法的边界应该划在哪儿呢?

如果我们经常关注媒体,特别是一些文化先锋媒体,我们会感叹:现在的书法界可以说确实是百花齐放、流派纷呈。除了我们大家都认同坚守的、现在在我们书法界仍占绝对优势的被称为是“正统派”的书法,当代“书法”正以其五彩斑斓的颜色,装点我们的书法围墙.——“书法主义”、“学院派书法”,还有诸多贴着书法标签的“非纸上书法”,如所谓的“书法”装置艺术、“书法”行为艺术等等,也相当活跃。这些,界外人从广义的文化的视角看,都可以说是构成我们“当代书法”的文化边界。最惊世骇俗的“书法”——“人体书写秀”,不管社会舆论是视之为闹剧、还是艺术创新,人们总是认为:这是从你们书法那儿来的。因此我们在当前,还是很有必要强调:书法有书法的“边界”。

我认为:中国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、通过具有特殊笔墨韵味的汉字形象的创造,表现艺术家情感的艺术。中国书法最核心本质的特征,是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汉字顺序书写。随着汉字有语义的顺序书写,形成特定的书法审美形式之链;书法线条的力量美、点画形式的外形美、点线面组合的造型姿态美、由汉字形象连结而形成的整体布局空间美,等等。这些,都在“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汉字顺序书写”中实现的。这是中国书法历千代而不变的模式,亘古常新。它的基础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活原型——汉字书写行为的实用功能的实现。因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两栖的,它既是一种纯艺术,又是一种实用艺术;纯艺术的身份,正如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所说:“文字者……阐《典》、《坟》之大猷,成国家之盛业者,莫近乎书。其后能者,加之以玄妙,故有翰墨之道生焉![1]是后起的。在历史上,汉字书写——书法——的生活功能的实现是第一义的;“翰墨之道”——书法——将汉字书写“加之以玄妙”而形成的艺术,是第二义的。因此书法脱胎于于、依托于实用汉字书写这一历史事实,就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天然的最本质的特征,就是“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汉字顺序书写”。

如果大家认为这样一种历史引证是合乎逻辑的话,那我们就可以此为准的,来衡量当前形形色色的“书法”,看看哪些东西是什么,哪些是地道的书法,也许就应不当为难事了。

二、 “当代书法”审视

我认为,当代中国书法的现状是“主流突出,多元并存”,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、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、民族,在历经百年中西文化碰撞、交流,特别是经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后必然的结果。多元的书法,按照其艺术理念和特征,大体可分为:

1、“正统派“:是中国当代书法的主流。他们根植经典(从先秦铭刻文字到汉碑、二王、颜柳、苏米等,延续碑、帖体系),忠诚于中国书法传统经典话语体系,从取法对象到艺术形式、创作方法、审美理想、评判标准,都延续、承袭了中国传统书法中的正统。艺术发展的思路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,先临摹经典,继融裁百家,变化出新,而自立门户。当代书坛的大家——不久前去世的启功先生、刘炳森先生,和在世的当代诸多名家,都是承继正统的代表。这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的精英,是长期甘于寂寞、坚守历史正统的成果;他们使中国书法的发展在经历二十世纪“文化浩劫”的中断后,又爝火相传。